第75章 第75章-《快穿之爸爸来了》
第(2/3)页
群臣俯首附议,场面一时壮观。
上首惠昭帝面色威严,让人看不出其想法。
这时,站在斐然旁边的太子思索了一会,突然开口:“陛下,臣以为右侍郎所说的安乐园一事确实可行。”
斐然刚才所说的众多举措中,安乐园才是最为根本有效的,无主之尸和贫困逝者由官府出面安葬,其所耗钱财对于大央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,且最能从根源解决掉尸体引起疫病之事。
至于老养院和施药局……这个虽然对疫病防治有效,但却不是最根本的,且如果全大央推行……虽说大央财政富裕,但是未免就有些艰难了。
太子出口,其余几个皇子也表示支持。
部分刚才激动的大臣也反应过来,他们思索过后,对于安乐园的建立到没有太过反驳。
户部尚书听到太子的话,心情也稍微平复了些。
“如果为防疫病,安乐园一事臣也是认可的。”
相较于老养院和药施局而言,这个是花钱有效且最小的。
惠昭帝看了户部一眼,又看了看站在下首的斐然,突然开口道:“右侍郎,朕记得你所说要改善民生,从粮食入手之事可有章程。”
如果民生改善,国库丰盈,斐然刚才所说的那些建立起来也未尝不可。
“果然,陛下就是陛下。”斐然笑了一下,“众大人倒也不必太过担心,本王既然敢提,自然有其解决之道。”
“右侍郎请说。”巡南御史面色重视。
他们也是知道斐然说的那些对百姓的好处,但国有心而力不足,有些事不是想就可以的。
但如果斐然真的有解决之法,在不动国根本的情况下能将其刚才所说的那些建立起来,这对于大央百姓来说,恩泽可就不止防疫病那么简单了,那简直是改善所有百姓生活的大大良策之举,他们自然不会反对。
同御史想到一块的人不在少数。
不少大臣皆都面色严肃的看向斐然。
斐然:“此事,要从本王从琼南路上回来所遇一事说起,本王途径福南一地时,当地正在举行庆田节,这庆田节的由来众位大人可知?”
其中有了解福南地情的朝臣道:“福南的庆田节臣也有所耳闻,当年因着当地连年大旱多时,收成极尽全无,最后开引运河,引浊放淤后,才解困获收,当地收成一改之前艰难之境,甚至收成较之前太平时都要高出许多,大家欢庆感激,因此庆田节就一直保留下来了。”
有些听出些门道的大臣,试探开口:“珵王的意思是说,效仿福南引浊放淤?”
有大臣摇头,“应该不是如此,庐安之地能引之水都已引之,珵王之意莫非……”
另一人接话道:“珵王这是想要引种福南的高产稻种?”
斐然点头,“确实如此。”
静默了一会,转瞬间,大殿上又开始议论纷纷。
最后,还是首辅沉思良久才开口:“不可。”
对于斐然这样有几分真本事的人,首辅还是尊敬的,他向斐然行了一礼,才认真道:
“珵王有所不知,当年福南稻高产一事,朝廷曾派人去查探过,福南稻的稻粒不仅个头小,而且稻外无芒和以往的稻种有很大区别。
粮种播种需择地适宜,福南稻应是只适合在当地种植,且不可大面积推广,到时地不适宜,颗粒无收,无异于加重百姓负担。”
听闻首辅的话,不少朝臣都点头附和,确实如此。
斐然点头:“首辅大人所说之事,本王知晓,但事不言试。”
斐然看向惠昭帝:“陛下,臣查阅各地卷宗都未发现似福南之地收成之景,当地之稻应是在连年干旱后成长变化出的新种稻,且臣发现,中南之国等行商时常去往福南之地交易,两相之地稻粮交杂,当地的稻种发生新变化也未可知,臣愿请旨前往庐安推广试验稻种一事。”
斐然说的有理有据,像是真的一样,且他自愿前往,也就是说推广一事如果失败,结果将由斐然一人承担。
斐然这话一出,大臣们一时间都沉默了下来,不知该做何反应。
如果真像斐然所说,能够广种成功,那自然是一件于民万利的好事,但是反之,就会成为一场让百姓受苦的灾难。
惠昭帝也沉默了,他坐在上首思索良久,看着站在下面无畏无惧的斐然,心里有了些注意。
但,他还是看向下首的太子道:“太子你怎么看?”
太子以后将是大央的皇帝,他也会遇到这些事,作为一个帝王,他需要做出对大央最适宜最有利的决断。
太子沉思了好一会,才开口:“儿臣以为珵王说的不无道理,如若福南之稻可以在庐安等地成功种植,不仅能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困境,还能全国推行丰盈整个大央。
但是如若失败,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可小觑的,臣以为可以两策并行,赈灾之事正常进行,同时在庐安划出一部分地方,专用于福南稻的种植,以观后效。”
惠昭帝缓缓点头,表示同意:“就按此办。”
第(2/3)页